课程介绍

教育名著阅读这学期选的是约翰洛克的《教育漫话》。 《教育漫话》是英国哲学家、教育家约翰·洛克创作的教育学著作,首次出版于1693年。 该书主要论述“绅士教育”,探讨了如何通过教育巩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约翰・洛克综合分析了“绅士”的特点,提出以体育、德育和智育作为教育的核心部分,因此该书主要谈论的就是这三方面。该书在西方教育史上第一次将教育分为体育、德育和智育三大部分,并对每部分都作了系统的论述。这些思想上承文艺复兴时期蒙田的教育理论,下启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时期的教育思想,对西方近代教育理论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1] 作品名称:教育漫话 外文名称:Some Thoughts Concening Education 作品别名:关于教育的思想 作 者:【英】约翰·洛克 类 别:教育学 字 数:236千字 首版时间:1693年 作品目录 上篇 健康教育   一、教育的作用及健康教育的意义   二、健康教育的具体意见   (一)避免娇生惯养   (二)脚的锻炼与冷水浴   (三)游泳与户外运动   (四)衣着   (五)饮食与用餐   (六)睡眠与卧床   (七)排便   (八)用药   (九)身体保健的规则 中篇 道德教育   一、德育的意义及原则   (一)重视儿童精神形成的意义及德行的原则   (二)早期教育的意义及教育不当的危害 (三)教育儿童用理智克服欲望   (四)及早管教的意义及亲子关系 二、德育的具体意见(一)对儿童管教的方法、措施   (二)通过练习培养习惯   (三)矫揉造作的弊端   (四)礼貌的培养   (五)儿童的交朋结友之道   (六)教师及家庭教育的作用   (七)父母应为子女树立榜样   (八)儿童的管教与惩罚   (九)教师应具备的条件及其地位与作用   (十)父亲正确的教子方法及合理的父子关系   (十一)儿童的自然倾向、合理与不合理要求的表现及对策   (十二)怎样对待儿童的好奇心   (十三)怎样看待儿童的闲荡及矫正措施   (十四)怎样矫治儿童厌恶书本、喜欢玩耍的习惯 (十五)儿童的玩具   (十六)儿童的撒谎与对策   (十七)绅士应具备的四种品质   (十八)德行   (十九)智慧   (二十)教养 下篇 知识与技能教育   一、学问在教育中的地位   二、知识教育的具体意见   (一)如何诱导儿童学习   (二)适合儿童阅读的书籍及正确的学习方法   (三)怎样练习写字、绘画   (四)对外语学习的意见   (五)教师的合理教学方法及技巧 结束语   附录 洛克致爱德华?克拉克先生的一封信 [3] 创作背景 编辑 《教育漫话》原为洛克与其友人爱德华·葛拉克讨论教育问题的通信。洛克曾先后担任过沙夫茨伯里伯爵和爱德华·葛拉克的家庭教师,积累了比较丰富的教育经验。1688年后,为了帮助英国上流社会家庭用“最容易,最简捷”的方法培养绅土,洛克将这些信札加以整理、结集,于1693年公开出版了《教育漫话》书。 [4] 作品思想 编辑 《教育漫话》主要论述“绅士教育”。“绅士教育”是自文艺复兴以来在英、法等欧洲国家出现的一般教育思潮。洛克讲的“绅士教育”是指对已夺得政权的英国资产阶级与新贵族子弟的教育。洛克针对以往此类教育中的弊病,在其书中从体德智等方面详细阐述了绅士教育的内容与方法。 1.体育。洛竞把体育放在第一位,提出教育的主要任务就是培养健康的人。在洛克看来,“有健康的身体才有健全的精神”,“我们要能工作,要有幸福,必须先有健康;我们要能忍耐劳苦,要能出人头地,也必须先有强健的身体。”由于洛克研究过医学,他根据当时的科学建立了自已的体育体系。他建议自小就锻炼儿童的身体,使他们将来能抵抗天气、生活方式、生活条件等各方面的变化。 2.德育。洛克把良好的道德品质视作绅士人格的灵魂,认为一个人“要被人看重,被人喜爱,要使自已也感到喜悦,或者也还过得去,德行是绝对不可缺少的。如果没有德行,我觉得他在今生今世就都得不到幸福。”“德行愈高的人,其他一切成就的获得也愈容易。”与之相应,洛克在德育方法上也提出了一些积极的意见,如:及早实践、及早管教、榜样示范、以理说服、奖惩得宜等。 3.智育。洛克对智育功能的理解是多方面的,智育既应有助于儿童思维能力的培养,也应有助于绅士品格的形成,还要有助于对日常生活中的实用知识的掌握。因此,洛克提出了一个范围广泛的课程体系。这些课程包括:阅读、书写(写字)、绘画外语(法语拉丁语、希腊语等)、作文(写作)、神学算术、几何、地理、天文、历史、伦理学、法律、逻辑、修辞学、年代学、自然哲学、速记等。此外,还要学习舞蹈、音乐、击剑、骑马、各种手工技艺(画图、园艺、细木工、薰香、油饰、雕刻、铁铜银工、刻板、琢磨、安配宝石或者琢磨光学玻璃等)、商业计算,最后是出国旅行。 4.教学方法。在教学方法上,洛克有一系列主张:①教学必须注意启发儿童的求知欲望,重视发展儿童热爱求知的习惯,使儿童认识到求知是一种光荣而又荣誉的事情;教材应尽可能地具有趣味性和可读性,将学习寓于兴趣之中,这样,儿童才会把“求学当成另外一种游戏或娱乐去追求”,从而“自己去要求学习”。②要注意培养儿童的好奇心。为了培养儿童的好奇心,使之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教师必须按照儿童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认真回答他们所提出的一切问题;必须当着儿童所敬仰的人的面赞扬他们求知的欲望,并鼓励年长的儿童将所学知识教给他们的弟弟妹妹。③要注意培养和保持儿童的注意力,“教师的巨大技巧在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并且保持他的注意;一旦办到了这一点,他就可以在学生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尽速前进了。”④教学要由易到难,从简及繁,循序渐进,盈科而进。对于年龄很小的儿童尤应如此。“应该从学生所已具有的知识入手,进而探求那些与它相邻相关的知识,这样推演下去,使它从事物的最简单、最单纯的可分部分去达到它的目的”。这样,儿童的“性情就可以开发,思想就可以进展”。 [4] 作品影响 编辑 《教育漫话》问世以来,一直不断出版,成为欧美乃至世界文化、教育的瑰宝之一,是近代英美教育思想史上的一本奠基之作,对近现代英美教育思想的形成,特别是18世纪法国的教育思想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它是英美教育学界的重要硏究对象,也是一些学者推崇的人类教育史上重要的五本书籍之一,至今也仍然是教育工作者和父母的必读之书。 [2] 出版信息 编辑 中译本有傅任敢译的《教育漫话》,人民教育出版社1957年出版。1979年再版。 [5] 作者简介 编辑 约翰·洛克(JohnLocke,1632—1704),英国教育家,绅士教育思想的集大成者。他1632年出生于英格兰一个乡村律师家庭,幼时受过严格的家庭教育。1646年进入威斯敏斯特中学接受古典主义教育。1652年进入牛津大学基督教会学院学习,1656年毕业后留校,先后担任过希腊文、修辞学和伦理学等科目的教师。1665年被任命为英驻德公使馆秘书,翌年归国后,结识了辉格党领袖沙夫茨别利伯爵。洛克也因与伯爵关系密切遭到迫害而亡命海外,1688年洛克由荷兰重返故土,1704年10月28日去世。其主要著作有:《政府论》《人类理解论》《教育漫话》。 [6] 参考资料 1. 沈智编著.三最丛书 清华北大状元最爱看的中外名著:万卷出版公司,2010.07:第136页 2. 林格主编.教师必读书手册:朝华出版社,2015.10:第194页 3. [英] 洛克(Locke J.) 著.《教育漫话》: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03-01:目录页 4. 乔建中主编.中外教育经典名著速读:安徽人民出版社,2009.12:第46—47页 5. 卢乐山.中国女性百科全书 文化教育卷:东北大学出版社,1995年06月第1版:第194页 6. 孙志宜,肖玮,徐宗品主编;藤有平,邬守军,钟有为副主编.人文艺术名著导读: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11.03:第86页

课程通知 >>更多
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