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是一门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结局和转归的医学基础学科。 一、总体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掌握常见疾病的基本病理过程,能用疾病时的机能改变解释临床表现,提高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养成关爱病人、热爱医学事业的良好品质,为后续基础课和专业课程的学习提供必要的理论、方法和技能支撑。通过强化德育教育,增强大爱无疆、尚德精术的职业道德素养。 二、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单元名称 学时分配与教学形式 单元一 绪论 线上(1学时)+线下(1学时) 单元二 细胞、组织的适应、损伤和修复 线上(1学时)+线下(3学时) 单元三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线上(1学时)+线下(2学时) 单元四 炎症 线上(2学时)+线下(6学时) 单元五 肿瘤 线上(2学时)+线下(6学时) 单元六 心血管系统疾病 线上(1学时)+线下(4学时) 单元七 呼吸系统疾病 线上(1学时)+线下(3学时) 单元八 消化系统疾病 线上(2学时)+线下(4学时) 单元九 泌尿系统疾病 线上(1学时)+线下(2学时) 单元十 传染病与寄生虫病 线上(2学时)+线下(3学时) 三、学时学分:48学时,3学分 四、教学方法及组织形式:采用线上线下“双线交互”;课前、课中和课后“三元贯穿”;课内课外“双课融通”;基础性学习、应用性贯通、挑战性检验“三步进阶”的教学方法,小组讨论和课堂展示相促进的组织形式,通过PBL、翻转课堂法、案例分析法、互动讨论法、情景模拟等开展教学。 五、学生学情:该课程授课对象为护理学专业本科二年级学生。认知基础方面,学生在学习课程之前已经学习了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等,了解了正常机体的基本解剖结构和功能,但是缺乏对病变机体的病变结构、病变过程的理解和应用;学习方法方面,在学习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课程之前,学生掌握知识主要以记忆要求为主,而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知识中包含大量病变机理性内容,需要学生将学习方法转换成以理解为主,部分学生认为难度较大;情感方面,学生学习完人体结构和功能后,对于病变部位的结构、特点有较大兴趣,求知欲旺盛,为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线上线下多方式结合教学实施,打下了良好的实施基础。 六、前修与后续课程: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为前修课程,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为后续课程。 七、课程特色:本课程围绕着课程培养目标,“以学生为中心”建立了双线交互、三元贯穿 、双课融通、三步进阶”模式,既强化了知识学习,又渗透了思政教育理念,体现出高度能动性、德智育一体化、全程评价、多维度考核等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