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护理学是护理学专业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课程之一。它是一门研究护理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科,详细阐述了临床护理工作中最常用、最带有普遍性的基本理论和技术操作,是护理人员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也是发展各专科护理、培养护理专家的基础,还是提高护理质量的重要保证。 基础护理学是对各专科和各系统疾病的病人和健康人群进行的具有共性的生活护理和技术护理服务,贯穿于人类对健康需求的始终。内容包括对病人的生活护理、病情变化观察、与病人的交流、基本护理技术操作和健康教育等。基础护理学的基本任务是将护理学基础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运用于护理实践,满足人群的生理、心理和社会需要,在护理活动中帮助人群减轻痛苦、维持健康、恢复健康、促进健康,从而达到最佳健康状态。 本课程根据护理学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大纲、护士资格证考试要求,对教学内容以知识点为单元,将课程内容细化,以学习者为主体进行内容设计,结合图片、动画、案例、情景再现以及一些比赛视频丰富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和技能;通过课前测试、模块测试题、上传操作视频等方式考核学员全面巩固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一、主要目标和主要内容: 知识目标 1.能充分认识护理专业的职业道德及其重要意义,具有以人为本、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护理理念; 2.具有较扎实的护理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具备较强的职业防护意识与知识; 3.全面掌握护理学基础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及基本技能; 4.了解国内外护理学最新发展状况及有关知识获取途径。 能力目标 1. 能规范熟练地进行各项基础护理技术操作,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并能对操作结果做出正确的评价; 2. 能运用护理程序评估患者的健康状况,有效干预患者的健康问题,提供适合患者身心需要的整体护理; 3. 具备良好的人际沟通和心理护理的能力; 4. 建立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创新能力,具备实施个体化健康教育的能力; 5. 运用所学知识,发展独立思考、分析、解决护理问题的能力。 素质目标 1. 确立积极的专业态度、稳定的心理素质和良好的护理职业道德及职业情感; 2.养成实事求是、勇于创新、开拓进取、吃苦耐劳、严谨慎独的系统性思维能力; 3. 培养较高的人文及社会科学素养及良好的护士职业礼仪; 4. 树立高度的责任心、爱心、细心、耐心与同情心,体现对患者的人性化关怀; 5. 养成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与奉献精神; 6. 具备获取新知识的意识和勇于创新的理念。 二、授课教师和授课对象: 授课教师:王玉珍 授课对象:护理学本科二年级学生 三、课程类型和学时学分: 课程类型:必修课 学时:128学时 学分:8学分 四、学情分析: 本课程授课对象为护理学专业本科二年级学生,他们有如下特点: 1.认知基础:前期课程作为基础,对护理操作有浓厚兴趣。 2.情感因素:求知欲强,均较重视该课程,喜欢实践动手能力强 3.存在问题:主动学习能力较弱,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合作意识均有待于加强。 五、教学方法及组织形式(授课形式和考核方式): 1.学分授课形式:线上+线下 2.考核方式: (1)考核要求:考试课 (2)考核方式: 为了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积极性、督促学生完成教学组织各个环节的学习,依据护理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本课程制定了详细合理的评价体系。 考核环节包括两部分,每部分均实行百分制,其中平时成绩占40%,由实训考核、模块测试、单元测试、课后作业等组成;期末考试成绩占60%。总评成绩以百分计,满分100分。 六、前修及后续课程: 基础护理学在课程体系中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前修课程有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病原生物与免疫学、药理学、健康评估,后续课程有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急危重症护理学。 七、课程特色: 本课程根据护理学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大纲、护士资格证考试要求,对教学内容以知识点为单元,将课程内容细化,以学习者为主体进行内容设计,结合视频、动画、案例、情景再现以及一些比赛视频丰富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和技能;通过课前测试、模块测试题、上传操作视频等方式考核学员全面巩固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1.建立“线上线下相融合、教学做评一体”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总体上遵循以项目为导向,任务为驱动的原则开展教学。灵活选用多种教学方法,通过讲授法、案例分析教学法、互动讨论法、任务驱动法、演示法、仿真训练、角色扮演等开展教学。学以致用,实战演练,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全能培养、多维考核等特色。在实践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同学们拥有了更多学习资源,开拓了视野,提高学习的兴趣,合理的教学设计提升了同学们解决问题的能力,促使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创新能力提升。 2. 营造合作式的学习环境:增加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直接交流,提高学生交流表达能力。在探究式、自主式、合作式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式学习意识,为将来的临床实践工作打下基础。 3.实训教学实现了“线上模拟-线下仿真”完美结合 课前线上平台上传操作视频供学生提前观看学习,同时结合虚拟仿真模拟平台熟悉操作流程,课中实训室演示学生分组练习,较传统实训教学大大提高了同学们的积极性,效果良好。 4.评价模式实现了“全程评价” 对学生的评价更注重于过程性评价。关注学习过程,评价采用线上加线下,既可以考核学习情况同时也可以约束同学的学习。能比较详细地记录和展示学习者自主学习的过程及成果。另外,增加了阶段性测试(模块测试),温故而知新,避免学了后面新的知识的忘了前面的知识,阶段性测试可以督促学生复习之前的知识。 5.课后作业增加了上传完整规范的操作视频项目 针对《基础护理学》该课程实训课时较多的问题,播客单元的操作视频以及课后作业增加的上传完整规范的操作视频项目,该项目的大大提高了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课前通过视频熟悉了操作流程,这样课中可更好地进行模拟练习,为了上传更完美的视频,同学们多次反复练习拍摄,提高了操作的熟练度,为将来就业招聘的操作考试和临床护理工作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八、教材与参考书目: 教 材:《基础护理学》,李小寒、尚少梅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社,2017年,教材性质: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护理学类专业第五轮卫生部规 划教材;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十二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学校教材 参考书:《基础护理学》,李小寒、尚少梅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年,教材性质: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卫生部规划教材